人民日報 8.28
8月28日,一場文化盛宴在廣州的文化閱讀地標——廣州圖書館拉開帷幕。在 “閱出彩,創未來” 廣州工美文創店開幕暨廣州圖書館文創新品發布會上,廣州市大新文化創意發展有限公司屬下重點文化創意企業廣州工美攜手廣州圖書館,正式發布了“知識會發光”的主題聯名文創,同時廣州工美與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陳家祠)、白云山、廣東粵劇院等廣東頭部文旅IP的聯名文創也齊齊上陣,在廣圖這座美麗書籍里,極具廣府文化特色的文創產品,走進了更多大眾的生活,實現讓人們把文化帶回家的美好愿望。
從一路有福、到屋脊風景、屋頂戲臺、欣賞云山風光、一起“睇大戲”、再到廣圖追逐知識的光芒……一系列耳熟能詳的廣府文化融入到了頗具文化創意的生活用品上,在廣州圖書館負一層活動現場的展覽區一一亮相,引得過往讀者駐足旁觀、打卡拍照,而一旁則是廣州工美聯手廣圖打造的主題文創店。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是廣州工美與廣州圖書館共同推進文創事業發展的第一步,打造“文化+閱讀+輕飲+體驗”于一體的文化創意空間,在廣圖構建年輕人喜歡的多元化文創圈子,并借助”知識會發光”主題文創的開發,匯聚更多社會大眾的創意力量,旨在展示、教育和傳播廣府特色文化,為文化創新傳承發展注入靈感之源。
值得關注的是,文化不僅僅是一種工藝、一門技術,廣府文化背后是一座城市的包容、多元、創新以及看重個體價值的城市精神。在本次發布會的現場,廣州工美與廣州圖書館亦將連接廣州殘障藝術創作者,在廣州市殘聯百企百藝公益平臺的支持下,一同參與文創探索之路,創作出多幅“廣圖”主題的藝術畫作 ,并計劃將優秀的作品應用于后期的文創產品開發,在發揮多元群體的個體價值同時,實現公益群體藝術作品的生活化、市場化、價值化,推動殘障人士與文化事業產業同頻共振。
本次新開業的“廣州工美文創空間”包括文創店與茶飲店,分別坐落于廣州圖書館負一樓、一樓,為廣州工美與廣州圖書館聯袂打造,當天設置了展覽區,集中展示廣州工美與廣東幾大文旅IP的聯名文創產品(如粵劇院、陳家祠、廣圖等),與一樓茶飲店聯動,輸出文創新茶飲。“廣州圖書館既是地域名片,也是廣州文化IP;而廣州文化的傳承,則需要一定的載體。”廣州工美有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文創產品,打造專屬于年輕人的文化圈子,提供美好生活的靈感之源,集中展示、教育和傳播廣府文化,提升廣州年輕人對廣府文化的熱愛和自信。
地標建筑和廣府文化之間有何關聯,又如何從這些具有象征意義的地標建筑中提取廣州這座城市的精氣神?在相關負責人看來,提到廣州的閱讀氛圍,不得不提廣州圖書館;說起廣州的建筑特色,必須走賞陳家祠;談起廣州的戲劇文化,絕對不能錯過廣東粵劇院。而這一系列廣州文旅地標名片不僅僅是一座建筑和一個坐標,同時,也象征著一座城市的歷史脈絡和文化,正是這些細節,推動了一座城市每一個細節的發展和進步。
上述負責人進一步解釋道:文創不僅僅是對文化和傳統的復刻,同時也是一種理解和內化后的傳承,這也意味著,文創不僅要傳遞文化內涵,同時也要以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傳遞。 “我們在今天的啟動活動中穿插了文創打卡活動,讀者可以前往一樓南區現代書籍閱讀區,與廣州工美制造【書福LUCKY STORE】合影,然后前往負一樓中庭文創展示墻區,與廣州特色的聯名文創合影,與文創店互動墻合影,然后就可以領取文創盲盒,每一款都有深刻寓意,十分討喜,而我們希望通過不定期的文化體驗活動,以文創為媒介,建立讀者和廣州閱讀文化之間的更深連接,更好地讀懂廣州。”
至于粵劇,戲如人生,演不完也道不盡,且處處有驚喜,在粵劇申遺成功十周年之際,戲迷們也可以通過文創“把大戲帶回家”,在行當的形象創意,劇目的經典瞬間中,一起“睇大戲”。而云山花開,白云山的美景也在文創中融合、碰撞、嶄新綻放,白云山上,形似火球,熱烈無比的勒杜鵑,從枝頭落入生活,也成了大自然最好的心意之禮。在上述負責人看來,文創之意,同時蘊含著讓文化活起來,讓文化融入生活,實現讓人們把文化帶回家的美好愿望。上述負責人表示,廣州工美和廣州圖書館共同推出文創為媒介的文化創意空間將成為一個開始,一同為廣州城市地標探尋文化+文創的傳播之路。
廣州一直有為殘障青年搭建助殘公益平臺,旨在廣泛鏈接社會資源,支持殘障人士以藝術(音樂、繪畫、表演等)探尋自我價值,通過藝術家、設計師等人士的專業支持和協作,提供系統化支持課程,引領具有藝術潛能的特需創藝者創作具有市場競爭力的作品,并已陸續推出多批文創作品,引起社會關注。一位志愿者說道,“他們不斷訓練自己,不斷成長,同時,也需要一個文化事業和產業的平臺,創造價值,他們愿意為文化傳承貢獻一分力量。”
廣州工美有關負責人則表示,未來將與百企百藝公益項目共同打造“創意+公益+文旅”的全新公益文創市場化產業鏈,探索”公·藝”文創項目的可能性,以廣圖文創產品的開發落地展現項目合作成果, “我們希望向社會傳遞、倡導融合理念,支持社會大眾(尤其是青少年)接納不同群體和多元文化,營造和諧和互助的社會氛圍。 ”廣州工美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幫助社會認識不同群體,并看到特需群體同樣有優勢,有發揮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機會。